仁和粬药
位于四川省泸县得胜镇仁和村的仁和粬药厂,是在小粬制作技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还保持着川南地区白醪粬制作的传统工艺。其代表性传承人钟定坤同志已年近古稀,对其粬药制作技艺非常精通,所制作的大曲、小曲、米曲受到广大用户欢迎。特别是以大米、糯米为主料,川芎、苍耳叶为辅料制作的米酒粬,是当地农村酿制米酒的发醇原料。它具有发酵时间短,发酵器具简易,可控温度区间宽,米酒香甜等基本特征,仁和粬药的制作从原料的选择与制备,种粬(娘药粉)的培植与选择,制作器具的消毒和使用,原料的蒸煮与配料,烘晾温度的控制,以及成品的精选和包装等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工艺流程。因此仁和粬药制作技艺具有极强的水源特征、原料和辅料的选择、配制特征。整个粬药制作过程需要60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因此还具备完善、系统和科学的工艺特征。其产品根据酿酒需要可分大曲、小曲、红曲、麦曲和麸曲等种类,所以还具备产品性能特征。仁和粬药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流程复杂,更是酒类生产的必须产品,因此它还具有历史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其制作技艺既是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和粬药制作技艺已列入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