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滩马儿灯
泸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牛滩马儿灯
牛滩马儿灯是一种以舞蹈为主,以唱腔表演和传统器乐伴奏为辅的汉民族传统舞蹈形式。它既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广场表演艺术,也可以作舞台演出节目。演出形式一般为:3人,6人,9人,乐队3人。也可根据现场演出需要设置更多的表演人员和乐队人员。牛滩马儿灯是以马为主要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用纸或布制作的马头、马尾,分别套在表演人员的身上,表演者前面着马头,后面套马尾,远视为人骑在马上表演,故称为马儿灯。牛滩马儿灯的基本舞步分为:“十字步”、“碎步”、“垫步”、“追步”、“马蹄步”等。其基本的舞蹈套路有“单马跳槽”、“饿马抢食”、“双马对穿花”、“双马斜穿花”、“对拱跳”、“线盘架”、“走八字”、“二龙出水”“、四门斗”、“三叩首”等十多种。牛滩马儿灯有固定的唱腔,根据演唱内容分为高腔、平腔和花花腔,板式分为慢板、快板、数板、急板。有的归纳了曲牌,如“四季游春”、“虞美人”、“八段锦”、“扣百子”等。其伴奏的体鸣乐器有堂鼓、大锣、大钹、马锣等。打击乐伴奏主要为前奏和间奏,唱腔一般为四句段,每段唱腔完后均采用“哦哦喂”或“依依呀”重复第四句作强调,并未打击乐伴奏起势铺垫。唱词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如唱词:《孟姜女》《安安送米》《天仙配》等。牛滩马儿灯伴奏锣鼓的点式有“急急风”、“慢长锣”、“游台”、“太平春”、“醉八仙”、“双富贵”等,表演者随锣鼓伴奏表演灵活多变的舞蹈动作和套路。牛滩马儿灯在表演前要对表演对象或观众念吉利子,俗称“四言八句”,念吉利语时,有的由“灯头儿”单念,也可以由伴奏的乐师念,有时参加表演的一起念,气氛更加热烈。马儿灯表演完后,还要给主人辞行,说念祝福类吉利语,主人才付给表演者红包,或留马儿灯表演者用餐。牛滩马儿灯的吉利子多为恭维、讨好、媚主语言,如“锣鼓打得闹沉沉,牵着宝马敬主人,自从我灯来耍后,金银满屋福满门”。也有嬉戏调侃之语,如“左撇撇,右撇撇,关门大爷我晓得,头上戴的尖顶盖,身上围的芋荷叶”等,极具民间民俗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牛滩马儿灯也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