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太伏火腿


泸县太伏火腿制作技艺是以师传形式传承的民间传统技艺,以泸县云锦镇内的优良品种土猪后腿为主要原料,经过猪腿选材、修割腿坯、腌制(浸、洗、晒)、整形、落架擦油、包装等工序,形成了“色、香、味、型”四绝的民间传统技艺产品。泸县太伏火腿兴于清朝中期,盛于民国,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第十四代传人邓祖文对其制作技艺进行规范系统,使太伏火腿在当地享受殊荣。特别是第十七代传人邓志辉在传统工艺流程的基础添加了整形、凉晒等环节,对其辅料进行加工,改作粉料,对浸泡、腌制器具进行了改造,在包装上采取了松枝、稻草,添茴香等,把太伏火腿的制作技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太伏火腿在制作技艺上讲究色彩和造型,有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包括浸泡、凉晒、造型及每个流程的时间、气侯、温度等要素,因此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在制作过程是非常重视火腿的“香、味”,辅料严格配方,比例用料,炮制辅料工序精当。因此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作为一项民间的传统技艺,它源于生产生活,发展于人们不断的要求,所以对泸县太伏火腿的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不但有很现实的人文价值,而且能够反映泸县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求进的生活情态。太伏火腿制作技艺已列入泸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