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彩龙制作
龙是吉祥的化身,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喜庆活动。人们常在节日期间舞龙,祈求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营造喜庆热闹的场面,表现欢快的心情。泸县自古以来便是龙文化之乡,舞龙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泸县彩龙制作技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泸县彩龙制作技艺,经历代艺人传承发展,日趋完善。其制作程序复杂、工艺精湛、颜色鲜艳明快、造型古朴大方。彩龙直径一般为40厘米,长9-25米,也可长达40多米,分七节、九节、十一节、十三节或更多节不等,但必须是单数。龙头、龙尾以及若干段龙身的龙骨,均以竹篾为原材料,弯曲部分用铁丝捆扎制成。其中龙头的制作最为考究,要求龙眼、龙舌、龙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彩龙的龙衣为纸或绸布,从龙头到龙尾用彩色颜料绘制,或以彩纸、彩色绸布装饰手工制作而成。龙身、龙头、龙尾制成后,在龙身的每节下部还会固定竹制手柄,供表演的人用抓握。演出时,彩龙每节均可上下起伏、灵活旋转,给人留下惊、悬、奇特的空中飞翔之感。
泸县彩龙制作技艺反映了泸县人民独到的艺术审美情趣。是研究龙舞文化和当地民风民俗、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活跃群众文化和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亟待保护、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