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泸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专题——圆通寺

发布时间:May 12, 2020 | 作者:


圆通寺又名圆通禅林,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喻寺镇雷坝村3社,始建于1506年(明朝正德一年)。2019年10月7日,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506年,即明朝正德一年,是泸州地区唯一残存的仿抖拱建筑的古庙,是泸州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的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寺中文献载,全寺分为上、中、下三重大殿,占地十数亩,庙宇坐东南,面西北,三层石梯而上,左右厢房、禅房、膳堂,有客厅,其建筑风格宏大,殿堂、楼阁石木结构、斗拱、雀替、莲花层层,布局巧妙,制作精细,独具匠心。

清光绪四年、六年,即1878年和1880年,寺僧与信士又一次大修宝殿。走进圆通禅林,庙中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寺墙下金菊朵朵,争相开放,竹林排排,迎风、桂花、菩提树左右,更张显寺宇古刹之景致。穿过山门进入下殿,四大天王、接引佛、韦陀菩萨,而进殿时立有四柱三门坊,中门坊上书有:“佛仰三尊悠悠岁月随云幻;寺朝一品朗朗乾坤着露来。”

左右门坊也有一联:“晨钟一响警通寺;暮鼓三声震佛岩。”两联书刻时间是“庚辰岁菊花月”并有作者石印一枚。证明是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与寺中重建山门碑记所载一致。

   上中下殿、山门均为斗拱、雕梁,为典型明代建筑。上殿、中殿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有寺碑记为公元1506年,下殿和山门建于万历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即1607年至1608年,山门额上由知州阮时行大书“圆通禅林”四个大字,而山门内门牌上为童守愚书“高明胜槩(gài同概,意思美好的境界)”四个一尺见方楷体大字,两任州官相约为圆通寺题辞,在明代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这里我们可以想见它曾经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