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战疫情·泸州在行动丨文化“云”服务上线,让你宅家玩出新花样

发布时间:Feb 20, 2020 | 作者:


不拜年,不聚餐,不串门,这个春节有太多的不寻常。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泸州不少文化场馆纷纷推出了线上模式,为宅在家里的市民准备了多样化的线上精神食粮,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在家逛博物馆、图书馆。

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线上展厅成第一展厅

“这个体型庞大的恐龙化石,是在自贡发现的,它的名字叫天府峨眉龙。它是一种大型的植食性恐龙,它的脖子特别长,甚至比长颈鹿的脖子还要长。它可是一个小吃货……”拿着手机VR线上观展看恐龙的刘曦曦现学现卖,正指着手机里的恐龙化石向妈妈“科普”。2月10日,刘曦曦通过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云观展”,宅在家里就能与恐龙化石亲密互动。

春节期间,市博物馆联合自贡恐龙博物馆开启年终大型特展“绿野龙踪——恐龙的秘密世界”,参观人数不断攀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场馆全部关闭。为满足特殊时期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市博物馆请专业人员加班加点,在正月十五当天推出恐龙展VR线上观展,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视频、图片、语音等方式,了解展品信息。

通过VR让市民身临其境“云观展”,线上展厅成为第一展厅。市博物馆宣传陈列科科长邹西丹介绍,恐龙展VR线上观展是该馆做的首个VR展,把“绿野龙踪——恐龙的秘密世界”所展示的天府峨眉龙、太白华阳龙等大型恐龙化石骨架和恐龙脚印、牙齿等化石全部“搬”到了线上,市民不仅可以360度旋转看到博物馆内的场景,还可以听到解说。

非实景“云游”流量可观。截至2月11日中午12点,市博物馆推出的恐龙展VR线上观展访问量已达1.4万次。

多样化线上精神食粮 宅家市民选择多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取消了近期群众文化活动,我市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也暂停对外开放。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转变服务方式,及时推出丰富的互联网产品,为宅在家里的市民准备了多样化的线上精神食粮。

除了逛博物馆“云观展”,还可以逛图书馆“云畅读”,甚至跟着文化馆艺术老师们“云学艺”。

按照“馆舍封闭、服务不停”的原则,市图书馆及时推出线上“读、听、颂”活动,让读者动动眼、动动耳、动动嘴,宅在家也能畅享阅读。通过“新语数字图书馆”“数字阅读”“有声图书馆”“新语听书”“畅知经典诵读”“以声传心新春送福”“新春年俗专辑活动”“为爱助力——致敬逆行者,向抗疫天使告白”“防疫专题”等一系列线上活动,让在家读者足不出户就能看展览、了解有趣的民俗文化,在200余万册的电子图书及电子资源中领略阅读之美。

据统计,从闭馆到现在,共有近万人次通过网站、微信等访问各类数字资源,参与春节线上阅读活动。市图书馆还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线上平台,适时推出更多线上活动,让市民和读者在家中享受体验公共图书馆优质的数字资源,做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各区县图书馆也同步推出线上活动。

市文化馆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系列摄影作品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泸州——城市表情》,古蔺县文化馆还开通了“宅在家里学舞蹈”抖音直播,让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古蔺花灯、民族舞、爵士舞等。

目前,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已累计开展线上服务项目100余个,累计点击率达8万余次,让群众在家也能享受公共文化场馆优质的数字资源。

百余件文艺作品悉数亮相 为这场全民战疫鼓劲加油

不仅如此,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组织下,我市文艺工作者们创作出歌曲《白衣战士》《年夜的灯》、快板《众志成城控疫情》、诗歌《致逆风的你》《同饮一江水》《加油,武汉》、漫画《战袍》、散文《战“疫”,我们一个都不缺席》、顺口溜《我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川剧高腔《战疫情共产党员走在前》等百余件文艺作品,并迅速走红。不少市民通过播放和转发文艺作品的方式,为奔赴前线的勇士们鼓舞士气。

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迅速取消所有群众性文化活动;关闭了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场所、A级景区、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取消了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和星级乡村酒店宴席,并成立疫情防控督导组对全市文化场馆、文化旅游市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督查巡查,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全面落实关、停、缓、取消,防止反弹,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村村响”响彻田间地头 疫情防控宣传不留死角

泸县玉蟾街道白龙塔村五组村民陈军的家挨着村党群服务中心。往日一到傍晚,广场总是很热闹:有跟着音乐跳坝坝舞的村民,有打乒乓球的孩童,还有聚在一起聊天的村民……而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广场上跳坝坝舞的音乐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村响”应急广播的声音回荡在村子上空。

“村村响”应急广播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播到晚上8点,及时滚动发布宣传防疫知识等。对于现在的疫情情况、政府出台的应对措施和个人应该做好哪些防护,陈军心里很清楚。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每天不出门,就在家门口坐着听广播宣传。

“现在我们都知道不出门,待在家里,不聚集、不聚餐、不打牌,还要注意自己的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大喇叭的滚动宣传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陈军说。

泸县广播“村村响”工程2014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广播覆盖302个行政村和社区、2609个村民小组和居民小组。

全市1336个行政村安装有“村村响”应急广播大喇叭

在泸县,打通基层防疫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村村响”已升级换代。在白龙塔村党群服务中心,传统圆形的“大喇叭”替换成数字IP广播。泸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华春说,数字IP广播相较传统的调频小广播而言,稳定性更好,不易受干扰。这是去年底新增加的,全县一共增加了500多组。目前,调频系统和数字系统同步播出。据了解,泸州其他区县正陆续推进“村村响”改造工作,更换为数字IP广播。

不仅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泸县将全县“村村响”统一起来“发声”——泸县融媒体中心专门设置了884战“疫”特别资讯、党员先锋故事、评书说疫、方言节目——小黄陪你战疫情等接地气的广播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即便是不会使用微信等的老人,也能从广播里了解相关信息。

一个个喇叭成为基层群众了解疫情防控措施的直接通道,一条条防控信息通过声波传递到千家万户。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村村响”应急广播系统作为宣传平台,解决农村群众对微信、微博等移动信息源不熟悉的问题,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获取疫情防控信息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市1336个行政村安装有“村村响”应急广播大喇叭1万余个,将防疫信息传遍田间地头、村庄农户,让宣传工作不留死角,实现了疫情防控宣传的全覆盖。(泸州日报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