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新的“博物馆定义”就要来了!

发布时间:Aug 21, 2019 | 作者:


   据悉,国际博物馆协会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69份(包括中国在内)新博物馆定义提案。2019年7月25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最新进展信息。9月7日在京都召开的国际博协全体大会将对博物馆定义进行投票。

1.png

   

   国际博协为全球各地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共同框架,一个专业论坛,以及一个在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中质疑与称颂遗产和藏品的平台。博物馆的共同定义是国际博协作为全球性组织的支柱

2.jpg

   国际博协执委会在通过其博物馆定义、前景和潜力(MDPP)委员会积极倾听、收集和整理博物馆备选定义之后,于2019年7月21日至22日在巴黎举行的第139届会议上达成了以下决定。

3.jpg

   国际博协执委会选择以下内容作为新的博物馆定义,以便以投票方式决定是否纳入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以替代现有的博物馆定义。投票将在国际博物馆协会下次特别大会(EGA)上进行,该会议将于2019年9月7日9日上午9点30至10点30分,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中心(ICC Kyoto)召开。

4.jpg

   即将提交投票的博物馆定义如下:博物馆是用来进行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辨对话的空间,具有民主性、包容性与多元性。博物馆承认并解决当前的冲突和挑战,为社会保管艺术品和标本,为子孙后代保护多样的记忆,保障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获取遗产的权利。

   博物馆并非为了盈利。它们具有可参与性和透明度,与各种社区展开积极合作,通过共同收藏、保管、研究、阐释和展示,增进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旨在为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全球平等和地球福祉做出贡献。

国际博物馆协会官网发布的原稿全文

     Creating a new museum definition – the backbone of ICOM

    THE NEED OF A NEW MUSEUM DEFINITION

     Over recent decades museums have radically transformed, adjusted and re-invented their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o the point where the ICOM museum definition no longer seems to reflect the challenges and manifold vis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We invited member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to take part in creating a new, more current definition. New proposals were published here on a continuous basis.


     Following the processes of active listening, collecting and collating alternative definitions through its standing committee on Museum Definition, Prospects and Potentials (MDPP), the Executive Board of ICOM, at its 139th session in Paris on 21-22 July 2019 reached the following decision.

  The Executive Board selected the below as a new alternative museum definition for a vote to be included in the ICOM Statutes instead of the current museum definition at ICOM’s next Extraordinary General Assembly (EGA), which will take place on 7 September 2019, from 9:30 to 10:30 a.m. at the Kyot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ICC Kyoto) in Kyoto, Japan:

 Museums are democratising, inclusive and polyphonic spaces for critical dialogue about the pasts and the futures. Acknowledging and addressing the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 of the present, they hold artefacts and specimens in trust for society, safeguard diverse memori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guarantee equal rights and equal access to heritage for all people.

 Museums are not for profit. They are participatory and transparent, and work in active partnership with and for diverse communities to collect, preserve, research, interpret, exhibit,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s of the world, aiming to contribute to human dignity and social justice, global equality and planetary wellbeing.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博物馆定义的演变吧:

    2007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维也纳全体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英文版中对博物馆的定义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自国际博物馆协会1946年成立并首次对博物馆进行定义以来的70年间,国际博物馆协会共对博物馆定义进行过7次修订。

    新中国建立以后,代表官方意见的博物馆定义较早见于1961年11月文化部文化学院编印的《博物馆工作概论》。这本材料中较粗线条的将博物馆认定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 ,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则认为“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相较于2001年国际博协的定义,内容上只是缺少了终极目标和类型清单。2015年3月,我国的《博物馆条例》正式生效,其第二条是在《博物馆管理办法》的博物馆定义的基础上,补充了与《国际博协章程》定义相同的终极目的,虽然工作对象并未扩展为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201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博物馆定义:前景和潜力”常务委员会,专题研究影响博物馆定义的所有语境因素,并计划将研究成果在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大会上发布。